如果有朋友自小在农村长大,就总会看到这么一类人,他们或是神情木讷、不修边幅或是形单影只、垂垂老矣。
在这类人的身边通常会有隔绝万物的真空地带,几乎没有人愿意接近他们,即使有人与其搭话,也多不是什么好话。
这种人按村里的说法是“守村人”。
但凡“守村人”,大都是五弊三缺,五弊:“鳏、寡、孤、独、残”,三缺:“缺钱、命、权”。所以这些身世坎坷的“守村人”一般都是在孤独中过完自己短暂破落的一生,备受世人嘲弄。
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偏远山村,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人情世故总是少不了的。尤其农村里红、白事都要吃酒席,吃得也都不是什么鸡鸭鱼肉,而是人情世故。
有网友上传了这么一段视频。
在视频中,一位老者在酒席上自斟自饮,他的身旁空无一人,一桌子酒菜也只有他一人吃喝,这倒不是这老者胃口大,主家特意给老者安排的专座。从老者发现被人拍视频,就不好意思地扭过头去这一幕就可以看出,这事应该另有隐情。
据上传这段视频的网友说,这位独坐一席的老者姓孙,今年已经60多岁了,平时主要靠种地为生,家里还养了几只羊。因为父母过世、家境贫寒,老孙一直未有婚娶,至今都是一个人生活。
老孙之所以自己坐个“专席”,也是因为之前坐在这桌上的客人见老孙入座,都纷纷跑到了其它桌,并非大家猜测法人特意安排。
那就更奇怪了,好端端的酒席,来的也都是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亲戚朋友,又何必让人如此难堪呢?
拍视频的网友解释道:当天是老孙的表弟结婚(老孙都60多了,这个表弟有点年轻啊),收到通知的老孙做完自家的农活,就匆匆赶来喝喜酒了,不过到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亲朋宾客们早就落座开始吃喝劝酒。老孙到了之后,就被表弟的家人安排坐下。
然而,还没等老孙拿起筷子,席上的众人就纷纷起身,以老孙酒量不行为由换了一张桌子。到最后,原本坐得满当当的一桌人也就只剩下了老孙孤身一人。
我看老孙一人孤零零的自斟自饮,感到有点莫名的心酸,于是,就拍了这么一段视频。
“其实吧,在场的人心里也都清楚老孙的那几个亲友为什么要换桌子喝酒。”拍视频的网友语气唏嘘地说:“他们无非是嫌弃老孙穷,穿得寒酸破旧而已,他们找的借口谁都瞧得出来。我觉得那几个人太没礼貌了,做的事也很不厚道。”
这段视频被上传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网友这样说道:“看的很心酸,忍不住想哭。不过在农村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人穷莫上亲戚门,人穷莫望娘家门,人要真穷起来连亲戚都烦你。”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有网友不无感慨:社会太现实!所以要好好挣钱,人家就算可怜你,那也只是暂时的,管不了你一辈子。好手好脚随便干干就饿不死!
何况世上还有那么多残疾人也在努力的挣钱养活自己!穷不怕,怕的是自己不求进取!自己嫌弃自己!自己不去努力!愿天下穷人一起努力挣钱吧!
对于这位网友的看法,另有网友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觉得你说的,只要努力就能挣到钱这个观点和态度是积极正向的,但现实生活很多时候并不会给予你正向反馈。
就像是视频中的老孙,你可以说他不求上进,但不能说他好吃懒做,最起码他养活了自己。只是生活给予他的回馈太少了,少到周边的人没人愿意正眼看他,人生际遇多是命运偶然的成分大于个人努力。
有网友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例子:“我讲的是我的姑姑,她学历不高,年轻时家里很穷很穷,按她的说法是穷到无聊时数自己身上的肋骨玩。这种情况在嫁了人后,也依然没有改善,反而婚后丈夫患了重病,让生活再度雪上加霜。
这种没有盼头,且丝毫看不到未来希望在哪里的日子,不知让她流了多少眼泪。但她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她的性格非常强势,学习能力极强,在我见过的人中几乎没有比得上她的人,这也是让她能够绝地翻盘的依仗。
后来,她业务做得越来越好,不管是高官还是企业高管,她都能做到左右逢源,很多大老板做生意都专程给她打电话,让她务必过来帮忙,因为这生意能不能做成,全靠她怎么在甲方、乙方间牵线搭桥。
有的老板不信邪,半路拆桥踢我姑姑出局,最后这生意就黄了。直到现在,她基本把一辈子的钱都挣完了,还时常跟我说:人只要还活着,就往死里干,总有出头的时候。但是呢,她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周围基本都是普通人,人们能做到的也只是维持日常吃穿用度而已。”
有网友见大伙越说话题越沉重,就岔开话题说:这种人我们村里也有,叫作“守村人”,属于村子里最边缘的一类人了。
如果你能见到这类人,就好心给他一支烟吧!
视频中的老孙就像电影《hello!树先生》中的树哥一样,生活在人口聚集的村子里,却是村里最孤独的人。他那局促到无处安放的双手,以及那同样无处安放的灵魂,如同燃尽的烟草,一片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