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去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积极探索“行业治理+正面清单”监管模式,变按企业监管为按行业监管,通过督促升级改造、实施差异化监管等措施,实现生态环境执法从“一对一”到“一对多”、从“点对点”到“点带面”,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效能。
筛选行业定标准。即墨区筛选了部分生产粗放、污染严重的行业企业作为试点,统一制定行业升级改造标准或污染防治设施替代要求。针对包装印刷行业,组织行业骨干代表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家研究确定了从源头替代、治理升级等一整套全流程污染防治升级改造标准。针对即墨区热镀锌行业普遍生产粗放、污染防治设施效能低下、超产能生产等问题,梳理行业选址及产业准入要求、环评手续办理和环境管理要求,高标准制定了《热镀锌行业环保守则》。
帮扶鼓励促整改。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情况,制定资金扶持、审批政策鼓励、帮扶执法等一系列帮扶鼓励政策,协助企业完善布局、改造污染防治设施,或协助企业搬迁升级,减少污染。争取国家资金 320万元,帮扶包装印刷企业升级改造。对拟整体搬迁并按照高标准建设生产线和污染防治设施的热镀锌企业,在发改立项、产能增加、环评审批等方面指导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对升级完成正在搬迁的热镀锌企业,专门为其制作环保清单,详细列举酸罐、酸洗槽液、锌池镀液等重点监管对象的搬迁提示,并针对每一项提出应急处置措施。
差异化监管显成效。根据行业治理的情况对企业采取差异化精准监管措施。对完成环保搬迁或设施升级改造的企业,生态环境部门组织验收后,采取纳入正面清单等差异化监管措施,减少现场监测频次;对于有等靠思想未开展升级改造的企业,通过增加执法次数、加大执法力度,倒逼企业自主开展升级替代。
目前,即墨区已开展包装印刷行业升级改造工作,已完成源头替代或设施改造80家,有效降低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正在开展热镀锌行业升级改造,全区24家热镀锌企业,已有15家完成或正在进行搬迁升级。 卢延宁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