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普通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养家糊口仍然艰难,那这绝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某个地方存在症结。
因为普通人占了社会的绝大多数,如果他们连自己的正常生活都无法保证,又怎么能要求其他更多的东西呢?
社会的这个症结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已经趋向于零。
昨晚看到了一篇消息,让人哭笑不得。
留言人反映说:在封控期间,去附近超市买东西,发现家乐园售价为14-15元的香肠,这里卖18;随便买了点日用品,吃的喝的,直接要了150多块。
相关部门反应也很迅速,27日接到投诉,29日就做出了回复:该超市香肠有两种规格,500g的卖15,600g的卖18,留言人购买的是600g的香肠,不存在哄抬物价的现象。执法人员已经将调查情况告知留言人,其对我局给予认可。
按照我们一贯的作风,大家嘻嘻哈哈,活活稀泥,一团和气,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可是,又有谁会站在超市的角度,来考虑一下这件事?
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心态?
而这种心态,又会把我们的社会带向何方?
按照常理来说,这种应当是属于虚假投诉。因为投诉人本身就没有搞清楚实际情况,就火急火燎地留言,仿佛有点恶意的倾向。
就算在这个时候,我们也不得不用上个世纪60年代阴谋论者常用的扣帽子手法,来盘问一下留言人: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哪个单位的?
被封闭了心情不好?家庭生活困难?跟商家有过节?平时就善于见义勇为,这次更是打抱不平?还是单纯的就是投诉一波,发泄发泄?
而面对虚假投诉,为什么不惩罚投诉人?反而需要得到他的认可?得到他的认可有什么用?
他现在的行为可以说是在作恶,而我们这种对作恶者宽宏大量,对守规则的人严苛无比的做法,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我们再进一步追问一下,为什么这种反手就是投诉,动辄就是举报的现象越来越多?看似是一件小事,背后折射出来的东西可能影响深远。
现代文明社会是基于信任建立起来的。正如头牛大观说:
人们因为信任法律,所以放弃暴力;人们因为信任银行,所以愿意把钱放进银行;人们因为信任学校,才会放心地把孩子送去读书;人们因为信任医院,所以把生命健康托付;人们因为互相信任彼此,所以才敢于畅所欲言……
当我们有一天发现,银行不能信任,医院不能信任,学校不能信任,法律不能信任,甚至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信任的时候,其实正在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
同样是因为信任,人们创造了货币,建立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也是因为信任,我们才敢扶大街上摔倒的老太太;还是为了重新恢复民众对当局的信任,商鞅在变法前夕,才会搞徙木立信。
如果有任何一点不满,就向监管部门投诉,那么我们的市场在社会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而监管部门在火速核实后,又不能给虚假举报者以惩罚,那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解释解释,和和稀泥?
贾玲在小品里面曾经说:投诉是你作为消费者正常的维权手段,但绝不是您无理要求服务人员的惯用伎俩。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手段,可他偏偏选择了看似最轻松,实则代价最高的一种,而这个代价,由你我共同承担。
有人说,我只是投诉举报一个商家,这是监督他们更好经营的手段。这种想法当然没问题,
各位,请不要忘了,社会是一个整体。你可以这么想,别人当然也可以这么想。
一旦这种随手举报的风气形成,今天你可以举报投诉商家,明天别人就可以随时举报你或者你的行业。
你说自己没有工作在家赋闲,他们没有举报的机会。那请想想那十年,父子母女兄弟,是怎么相互举报的吧。
而当这种趋势成为大家公认的理所应当的现象,那么只会极大地加剧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进而更加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
况且我们都知道,这种不确定性和危机感在过去三年,早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会静默,就会被排查;我们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小区什么时候就会被封控。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更倾向于眼前的、可见的、物质的东西,对于明天的、长期的、精神的东西就不再感兴趣。
譬如下面几幅图中,就表明了这一点:人们不再相信永结同心、早生贵子、爱情伦理,而是更加相信前程似锦、金钱利益。
在人人自危、人人不信任他人的社会,交易成本会极高。谁还会有动力、有能力、有勇气去做出改变、调整、提高?让商户时刻战战兢兢,这样真的有利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市场经济,最看重自由和公平,当随手一个举报就能把这两块基石都摧毁后,再想重建,可就不是三年五年的事情了。
不要觉得你是在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种行为,不过就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恶,巧妙地隐藏在某种旗号下面。
这种行为,不过是在向他人,向社会传递寒气。
历史无数次告诫我们,当一个人对别人释放了恶,就代表了他默认了恶的合理性,也代表着,别人也能用同样的恶来对待他。
而底层内卷,底层互害,正在成为我们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于地狱,有好消息和坏消息:
好消息是,地狱只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东西。
坏消息是,人类的许多想象都能变成了现实。
最大的问题不是你伤害过我,而是你已经失去了我的信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