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姑”钟楚红,性感尤物,娇艳妩媚,风情万种。在80年代香港影坛红极一时。民间俗语里一度有“再红不如钟楚红,再发不如周润发”的说法,可见当年风光无两。
红姑于1979年参加香港选美,因为发挥不佳只得第四名(电影里有穿播参赛画面),却得到老牌演员刘松仁的垂青,邀请她拍戏,从此打开了影视圈的大门。
而真正让红姑名声大振的,是这部1983年的《男与女》,夺得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年仅23岁,与同样青涩稚嫩的万梓良(26岁)搭档,面对大C度的剧情表现真实自然,落落大方。
清纯中透着狂野,柔弱的身躯下却蕴含着倔强和独立的人格。这在女性以花瓶为主的年代,作为一个新人演员来说难得可贵。从此也奠定了钟楚红的屏幕风格:她总是饰演一些低微潦倒或者时运不济的美艳女子,感情上缕缕受挫又自强不息,命运多舛又功败垂成,在漩涡中苦苦的挣扎,真是戏如人生啊。
香港一直到1988年才正式采用电影分级制度。以本片的尺度来说,恐怕是要列为Ⅲ的了。剧情简单,反映的却是当时的社会现象。
港陆两地生活水平差异巨大,大批人群从内地偷渡前往香港,铤而走险的代价就是希望能摆脱贫困。
由此滋生了一群群在这个城市的边缘游走,在黑暗中蜷生的人群。不被城市所接纳,男的打黑工,女的走进风月场,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更有甚者,打家劫舍,成为闻之色变的“省港旗兵”。
可以说整个80年代,是黄金与动乱并齐的时代,也创造了无数值得后世回味的影视好素材。电影中有大量的航拍,街拍镜头,像是一部时代的纪录片。
街道,菜市,餐饮食铺,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的精神面貌都被忠实的拍摄下来。
远处是高楼耸立的金融繁华,近景又是简陋破旧的贫民区,鳞次栉比的广告牌夹在中,高雅与市井相融,未来与陈旧混杂的气息,构成了一组奇妙的,耐人寻味的画面。
不太坏 http://626521.chapu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