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清有座一千多年的古刹,近代却默默无闻。曹德旺花巨资4亿人民币亲自带人设计、监工,修复了这座古刹,使寺院重回辉煌,甚至更加雄伟壮观。
王石有一次在日本旅行,在日本的黄檗宗万福寺听到和尚在念经,居然很像福建的福清口音,出于好奇去问主持,主持说这个寺庙最早是中国福建福清的一个主持过来修建的,所以他们就一直沿用福清话念经。
王石很快联系了曹德旺,并一起去福清参观这个和日本同名的寺院。当他们看到这个破破烂烂,只有几根大柱子的黄檗万福寺惊呆了,日本的寺院辉煌依旧,中国的寺院满目疮痍。
黄檗宗万福寺是唐朝贞元五年,莆田人正干禅师于曹溪学禅得法归闽,路过福清黄檗山,这里山川水灵,就在这里募缘建寺。贞元八年向东扩寺,有一定的规模,朝廷赐名“福建禅寺”,俗称“黄檗寺”。
寺院闻名闽中,历经朝代的更替,大兴于两宋,鼎盛于明清。明万厉四十二年,明神宗赐额“万福禅寺”又名“万福寺”沿用至今。
明崇桢十年,受黄檗寺僧人的邀请,隐元禅师来到这里做主持,并扩大寺院规模,比之前的还大,名声卓著。后来隐元主持受邀东渡,在日本建立了“黄檗宗万佛寺”,隐元大师博学多才,带去了中国的雕术、印刷术、建筑、医药、书法,为中日的文化做出贡献。
曹德旺和王石在主持的带领下参观了寺院,知道了这是一个一千多年的古刹,日本的只是一个仿版的那么辉煌,而我们自己的开始鼻祖却这样落魄。
就问主持修缮工程需要多少资金,主持说大概需要1600万,但是前面的走廊、门口的路也需要修缮要加400万。
曹德旺说2000万够吗?主持说够了。
第二天曹德旺带领技术人员上来测量发现后面的寺院的建筑结构也是非常糟糕,如果要恢复原貌,整个工程2000万根本不够。他对主持说这样吧,我出四个亿,我带领工人维修监工。
曹德旺和修缮工程部发现寺院内的建筑材料都是木材,普通的木材很容易蛀虫,不够坚固,也比较小,不够大气,不能显示出大殿的雄伟壮观。
对很多的木材进行对比发现印尼的菠萝格十分粗大,每一根都重达6-8吨,十分的坚固耐用,而且大气,表面都不用涂漆,色泽光亮。
经历三年多时间,花了4个亿,曹德旺查考历史,根据唐朝的建筑把“万福寺”修得十分雄伟壮观,从每一个角度看过去都是一幅画。建筑上的绘画,栩栩如生。大殿里面的雕刻的佛像雄伟、庄严,色彩艳丽。
整个寺院建筑错落有致,非常的赏心悦目,原木的材质给整个寺院增加了古色古香的韵味。
“万福寺”迎来新的篇章,修缮完成后。主持以为曹德旺要做商业模式管理寺院,就对曹德旺说:以后寺院的收入都归你。曹德旺说:不过这寺院是你的,我工作完成了,以后交给你。主持听了连声称赞说:曹公真是大善人。
现在去修缮这个寺院四亿远远不够,而且那么大的菠萝格树,再也找不到了。
记者采访曹德旺问: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修复一个寺院呢?曹德旺说:我信佛,当我看到这个历史意义非凡的寺院没有去做点什么,怎么可以。而且我觉得寺院也是一种社会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修养。
曹德旺在他的《心若菩提》里提到:创业是做事,做慈善是做人。中国人一提做慈善就是捐钱,做慈善不仅仅是捐钱。真正最有贡献的是那些科学家,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为国家制造两弹一星的钱学森,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要花很多钱去买这些东西。
要感谢袁隆平院士在田野里辛苦的做科研,提高我国的水稻亩产量,让大家都能吃饱。这些人都是大慈善家,我比不上。
当曹德旺有名了,很多人想给他写自传,但是曹德旺说我自己写,他不想让别人写得太夸张,不符合实际情况。
他用自己的角度在《心若菩提》写出自己在创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事件中很多的当事人都还健在,曹德旺就是事实求是的在书中写出来。如果不是他自己写,这些事件就不真实了。
心若快乐
世界无苦
心若有光
世界处处是光明。
作者: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