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击”绿水青山
军营趣事大都来源于基层连队,由于是官兵们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自然在当兵人的记忆深处永远不会消失。
因为部队驻地各异,加之当兵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各个部队的军营趣事就各有不同了。
在西藏部队,我们炮兵308团曾一度流行打"游击″,打"游击″成为官兵们的口头禅。只要一提起打"游击″,官兵们总是乐开了怀。
打"游击"是一种走捷径的方式。顾名思义,是一种少数人的分散行动。当然,这里说的打"游击"并不是革命年代的游击战了。
具体地讲,一种是到别的连队蹭伙食叫打"游击"。或许是隔锅香的缘故,那时候我们都期盼到别的连队吃饭。由于自己连队的伙食吃腻了,到别的连队打"游击"便成了一种时尚。
我们五连离六连、二营营部、四连很近,去这些单位打"游击"更为便利。当然,打"游击"也不能一窝蜂去,更不能经常去,否则会给别的单位正常的生活秩序制造混乱。
我也偶尔到二营营部打"游击",二营营部炊事班的务川同乡陈述义也总是会给我打上一碗饭菜,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吃起来格外的香。
在团里时兴另一种打"游击″,那就是没有通过专业训练学开车。一些干部战士喜欢开车,又没有到司训连学习的机会,就私底下利用驾驶班有老乡的关系,悄悄去学开车。
打"游击"学开车很有吸引力,打"游击″的同志总是见缝插针摸上两盘子,一般是利用出公差、买菜等机会打"游击”,哪怕只是几分钟时间都不会放过。
那时候,通过打"游击"学会开车的干部战士也不少。他们会开车,却没有驾照。他们会开车,却技术不怎么好。也有通过后来参加培训取得驾照的。二营营部炊事班的务川同乡申友科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他后来开车的技术非常娴熟。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打"游击"偶尔会带给官兵们些许快乐和愉悦,但打"游击"在部队毕竞还是一种不倡导的个人行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年在一起当兵的战友,如今各分东西,各在一方。我们在部队打"游击″的那些趣事,或许早成了往事,但无论离开部队多久,这些军营趣事依然值得我们回味。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绿水青山:本名黄筱龙,网名黔中凡人,7O后,贵州务川人,苗族,从军二十五载,多次立功受奖,军转干部,出版文集《走向世界屋脊》、长诗《真心英雄》(与人合著)、散文集《小溪慢流》。编有《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研究文集》《贵州省国防教育手册》《奔向小康路上的老兵》等书籍。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
作者: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