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要清楚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用条形统计图。
折形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要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时用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时用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平均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多数情况下用平均数,但如果受到极大或极小数据影响就不能用了。
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二年级数学
2判断闰年的方法是:普通年份÷4,整百年份÷400,如果除得尽,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单数年份一定是平年)
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闰年全年有366天,是52个星期零2天。(一个星期有7天)
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有3个月。第一季度是1、2、3月,第二季度是4、5、6月,第三季度是7、8、9月,第四季度是10、11、12月。半年是6个月。
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做题注意事项:
列竖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外面。
除数是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面添零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用零补足,在个位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
中位数:中位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
均数就是中位数。有极大、极小数据影响不能使用平均数时可以使用。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代表“多数水平”。当众数的数据数量占总数量的大多数时可用。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和射线无法比较长短。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两点间,线段最短。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一天有24小时,钟表上的时针要走2圈。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有时间词,如:下午2时;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如:14时。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做时间的加减法最好带上时间单位一起计算。(1小时=60分,1分=60秒)
看除数是几位数,看被除数的前几位,是否够除,如果够除,把除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试商。如果不够,把被除数多看一位。试商时,默背相应的乘法口决。把商上在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上。
所试的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个位与所看被除数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对齐,不可随意移动。若所得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上的商太大了,减少一点再试。
看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若小于除数,把被除数的后一位移下来,按前面的方法继续除。若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大于除数,就说明上的商太小的,增加一点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