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句积累: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第十一周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①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③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
奚:为何
用:读 yòng。钱财,财产。在文中指的是"路费”的意思。
御:读 yù。在文中指的是“驾驶马车”的意思。御者,指车夫
【大意】
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架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离楚国越来越远。”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离楚国越来越远。”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却离楚国越远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

《藏戏》马晨明
本文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藏戏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重点解析】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连续三个反问句组成了排比句,点明了藏戏的特点: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好几天。从而突出强调藏戏的特点,颇具特色,先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恫吓、威吓、挑拨、挑剔、揭发、戳穿、怂恿
煽动、诱惑、抨击、训斥、攻击、争辩、狡辩
申辩、诡辩、批驳、反驳、咒骂、责骂、谩骂
对骂、臭骂、羞辱、凶狠、支吾、嗫嚅、胡扯
试探、安慰、抚慰、恳求、畅谈、密谈、请示
叮咛、叮嘱、嘱咐、斥责、乞求、哀求、炫耀

第十二周
商山①早行
[唐]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 ②,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hú) ③叶落山路,枳(zhǐ)④花明驿(yì)墙⑤。
因思杜陵⑥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墙:驿站的墙壁。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大意】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喃喃低语、细声细语、慢声慢语、声如洪钟
窃窃私语、喋喋不休、娓娓动听、优美动听
令人陶醉、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闲言碎语
出言不逊、豪言壮语、仗义执言、胡言乱语
东拉西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口若悬河
言过其实、无中生有、大吹大擂、含沙射影

上一篇:

下一篇: